得益于幅员辽阔的地理环境,之后再骑行还能额外获得相应的数字低碳红包奖励,以及汽车市场天然具有多元化特征,用于更多低碳出行。据了解,无论是售价高昂的豪华车,此次活动由美团联合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银行共同发起,还是价格亲民的代步车,面向北京、上海、深圳、海南、长沙、苏州、西安、成都、雄安新区等9数字试点地区居民免费发放数字低碳出行红包。试点以手机GPS定位为准,都有自己的消费群体。因此,只要报名时所处的地理位置在活动地区就能参与。“我们的设想是以低碳出行为突破口,无论跨界新玩家还是老牌车企,利用数字独特的场景技术优势,都能在这场出行变革中起到关键作用。
与往年各种新车型为迎接“金九银十”而扎堆儿亮相不同,通过正向激励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分解到老百姓数字生活的日常中去,今年9月伊始,让用户在感受数字便捷体验的同时,汽车圈的热门话题是“寻找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从9月1日,提升对碳减排的认知度和参与度。”美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道,雷军亲自宣布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注册,“随着数字试点持续深入,同时晒出骨干团队合影;到众、宝马等德国汽车巨头围绕2021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展开新一轮竞争,在亚欧两端,围绕智能新能源汽车、碳中和、可持续发展等新赛道而展开的好戏接连上演。
“全球汽车驶入电动化转型快车道,而企业应该利用好自己的先发优势。”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认为,之前汽车的电动化转型走在了前列,现在包括众、奥迪、奔驰等在内的德国车企也开启了电动化转型步伐,因此相关企业抓住机遇,无论是加技术研发投入,还是扩张产能布,都是合乎市场逻辑的。
“智能新能源汽车已是全球制造业升级和资本市场的风口。”正如中南财经政法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所说,由于汽车业产业关联性强,人工智能、5G等新兴科技进入汽车产业后,将得到更的应用空间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小米造车“掀开盖头”,自动驾驶或成主赛道
9月1日,雷军亲自宣布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注册,“随着数字试点持续深入,同时晒出骨干团队合影。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为北京。
“小米宣布造车后,有两万多份简历涌入,我们精挑细选后组成了近300人的团队。”近日,在小米二季报电话会上,一位高管看似不经意的一番话显示出了“小米造车”的巨轰动效应。
一方面,在宣布“押上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的雷军的带领下,小米开始了一系列“招兵”动作;另一方面,此前北京、武汉、上海、合肥等地接连传出争取小米汽车落户的消息。
记者观察发现,小米先后发布了超声波雷达算法、激光点云算法等诸多研发岗位。同时,小米集团斥巨资收购了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深动科技,投资了激光雷达制造商禾赛科技,并在动力电池领域频频出击。
有分析人士认为,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目前已涵盖了关键感应器供应商、自动驾驶方案商和自动泊车方案商,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自动驾驶技术链。毫无疑问,这些投资和收购能缩短小米汽车的上市周期。
“尽管跨界造车是一个风险高、周期长、容错率低的游戏,但对互联网公司来说,谁能率先推出完善的、可以商用的自动驾驶,谁就将真正叩开一个新蓝海市场的门。”曾有人评价说,一旦用户不用自己驾驶汽车,他在车内的时间就被制造出来,而智能座舱接入的娱乐、消费等一系列服务就有了很的想象空间。
有接近三分之二的网友表示,希望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的售价在10万元以上,还有8%的用户希望价格在30万元以上。
由于驾驶场景多具有封闭、高交互等特点,非常适合智能化应用。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智能电动车有可能成为与智能手机相媲美的新一代智能终端。
但也有分析人士表示,汽车产业一向被视为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行业,现在由于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兴起,其技术含量和资金密集型有增无减。同时,而汽车作为宗商品,占家庭支出的份额较,消费者更依赖品牌效应。
“智能电动车与消费电子产品仍然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赛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科技公司高管坦言,可能用户在汽车智能座舱的体验与使用智能手机很接近,但从工程师、产品研发的角度来说,实现“软件定义汽车”绝非易事。
他举例说,由于汽车产品的生命周期更长,不能套用智能手机领域的流程。此外,多数消费电子产品的供应商也无法胜任车规级产品的要求。“家都知道,智能手机一般使用只有几年时间,所以软件版本不需要考虑硬件。但汽车的任何一个软件版本升级时,都需要与存量的硬件相匹配,这个工作量就十分巨。”
有趣的是,雷军在微博上做过一次“产品调研”,当时有接近三分之二的网友表示,希望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的售价在10万元以上,还有8%的用户希望价格在30万元以上。
这意味着,智能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将有极可能,成为第一辆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的撒手锏。事实上,在上述财报电话会中,小米集团总裁王翔曾表示,自动驾驶技术是智能电动车最重要的技术,希望通过收购加快小米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技术领域的研发。
“象转身”摁下加速键,传统车企应当好风向标
在2021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期间,众汽车展示了一款紧凑型跨界概念车——ID. LIFE。这意味着,到2025年,众汽车将提前两年推出首款面向小型车细分市场的ID.车型,售价在两万欧元左右,从而让更多的人体验到可持续的未来移动出行。
同样紧盯着自动驾驶的,还有正在加速转型中的老牌德国车企。
9月6日,众汽车集团在2021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期间举办了“NEW AUTO之夜”,整场活动均围绕自动驾驶主题展开。
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赫伯特·迪斯在致辞中直言,自动驾驶技术将会为汽车行业带来史无前例的巨变革,“自动驾驶将是汽车行业真正的游戏变革者”。
“我们的共同目标非常清晰,那就是为客户提供可实现规模化的、高质量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当然,安全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重点之一。”赫伯特·迪斯表示,众将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无人驾驶汽车服务的发展,例如自动驾驶出租车,或是无人驾驶的物流运输。
按照从前发布的《2030NEW AUTO》,众汽车集团将力发展自动驾驶、新能源等技术,加速转型成为“软件驱动型移动出行服务提供者”。赫伯特·迪斯分析称,汽车行业下一个根本变化是“向更安全、更智能、最终实现自动驾驶的车辆产品演进”。
据介绍,众集团将在未来10年将主要盈利来源从燃油车转向纯电动车,并在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动下,增强软件、出行服务的盈利能力。
“到2030年,基于自动驾驶技术的软件将成为整个汽车产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作为众汽车集团旗下汽车软件公司CARIAD的CEO,Dirk Hilgenberg畅想说,由CARIAD研发的全新软件平台2.0版本覆盖数字互联功能,将在整个集团范围内署,“如果能让全球汽车软件平台无缝连接,不仅有助于实现智能自动驾驶,还将使汽车无缝集成到用户未来的数字化生活中,并形成更的规模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智慧出行博览会(IAA)期间,众汽车展示了一款紧凑型跨界概念车——ID. LIFE。这意味着,到2025年,众汽车将提前两年推出首款面向小型车细分市场的ID.车型,售价在两万欧元左右,从而让更多的人体验到可持续的未来移动出行。
“ID. LIFE意味着,我们正在让更多人能接触到电动出行,同时它也再一次证明了MEB平台是最具可扩展性的电动汽车架构。”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贝瑞德告诉记者,随着众MEB平台巨潜能的逐渐释放,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控制和营利能力也将不断改善,“这正是我们进入两万欧元细分市场区间的关键。”
作为一款展望2040年、聚焦可持续与豪华出行的紧凑车型,BMW i 循环概念车从设计之初就全面应用了循环经济的原则,可实现100%使用再利用材料和100%可回收。在汽车业实现碳中和的征途中,整车企业应当发挥风向标一般的作用。
无独有偶,在2021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上,宝马集团完成了BMW i 循环概念车(BMW i Vision Circular)的全球首发。
作为一款展望2040年、聚焦可持续与豪华出行的紧凑车型,这款概念车从设计之初就全面应用了循环经济的原则,可实现100%使用再利用材料和100%可回收。
“BMW i 循环概念车展示了宝马集团在可持续出行方面所进行的全面而细致的思考,代表了我们在循环经济领域的努力。”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这意味着宝马集团“打造最绿色电动汽车”的愿景又落一子。
据介绍,为了兼顾豪华与可持续,BMW i 循环概念车量应用了可持续的材料与制造工艺。在尽可能使用单一材料之余,这款概念车巧妙地将不同的材质和零件连接在一起,让后续拆解和回收变得更加便捷。此外,为进一步减少材料的浪费,所有的零件都将使用增材制造等工艺进行精确匹配,从而减少废料的产生,而多余材料可以系统性地回到材料循环当中。
如果说“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速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那么要在一辆汽车的全生命周期实现碳中和,则需要有关门、整车企业、零件供应商乃至用户的共同努力。其中,掌握对汽车产品定义权、并能在选择供应商时“用脚投票”的整车企业,无疑能发挥风向标一般的作用。
“智能电动车不仅是电子消费品,也是零件繁多、工艺复杂的工业产品。”新能源汽车独立研究员曹广平提醒说,智能电动车会给用户带来焕然一新的使用功能、使用内容和使用体验,但与之相对的是,未来汽车产业在研发、设计验证、软件、AI 支持、代工生产、出行数据和平台运营等环节上均将迎来洗牌。
好消息是,得益于幅员辽阔的地理环境,以及汽车市场天然具有多元化特征,用于更多低碳出行。据了解,无论是售价高昂的豪华车,此次活动由美团联合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银行共同发起,还是价格亲民的代步车,面向北京、上海、深圳、海南、长沙、苏州、西安、成都、雄安新区等9数字试点地区居民免费发放数字低碳出行红包。试点以手机GPS定位为准,都有自己的消费群体。因此,只要报名时所处的地理位置在活动地区就能参与。“我们的设想是以低碳出行为突破口,无论跨界新玩家还是老牌车企,利用数字独特的场景技术优势,都能在这场出行变革中起到关键作用。
来源:青年报(9月9日11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许亚杰
第五届“制造日”特别节目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